BIM的注意事項
1.未將BIM列為企業戰略
很多企業只是被動完成業主方或投標要求,未意識到這是行業革命的發端,被動應用BIM,不可能獲得好的回報。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層甚至懼怕透明化給自己帶來威脅。當這兩種心理在管理層中占大多數時,一旦BIM應用遭遇阻力,就無法克服。
2.BIM就是建模
客觀上講,目前階段國內應用BIM是從設計院開始,起初設計院采用BIM的一個核心功能的確是建模。但BIM的終極目標是基于設計階段的基礎模型創建,隨著建造過程的不斷深入,會在不同的階段逐步加載相應數據和信息,達到協同共享使用的目的。所以建模僅僅是BIM的一個功能,但決不能因此把BIM與建模劃上等號。
3.對BIM期望過高
每一次的新技術革命,都會短時間內讓大家興奮異常,會不由自主地認為軟件萬能,系統萬能,信息化萬能。很多施工企業基礎管理很差,項目管理一塌糊涂,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嚴重,以為引進了BIM就能夠脫胎換骨,瞬間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,這顯然是犯了BIM萬能的邏輯錯誤。其實BIM也好,其他的信息化技術手段也好,終歸都是一種技術工具、管理工具,最終都要靠人去駕馭和使用,所以BIM是企業管理完善的錦上添花,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。
4.將引入BIM技術作為成本,投入不足
領導層對BIM從未做深入了解,只是應付業主和招標要求。一開始就將BIM技術作為成本投資,而非提升競爭力和效益的投資,投入不足,導致BIM技術方案選型落后,不能聘請好的應用顧問,無法獲得正確的實施經驗,導致失敗。
5.未找到好的實施方式
很多企業只是被動完成業主方或投標要求,未意識到這是行業革命的發端,被動應用BIM,不可能獲得好的回報。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層甚至懼怕透明化給自己帶來威脅。當這兩種心理在管理層中占大多數時,一旦BIM應用遭遇阻力,就無法克服。
BIM的功能
1.施工現場可視化展示
通過可視化展示,使每個項目參與人員可直觀地理解設計方案和意圖,極大的提高了項目的管理能力和溝通效率。
2.三維場地管理
模擬場地的整體布置情況,協助優化場地方案;展現項目的空間結構,提前發現和規避問題。
3.Revit模型創建過程中發現圖紙問題
項目各專業在創建模型的過程中,會發現很多圖紙問題,諸如構件尺寸標注不清、標高錯誤、詳圖與平面圖無法對應等,在模型創建過程中將這些問題匯總,以備在圖紙會審會議中進行協商,以修改設計。
4.現場質量、安全、文明信息管理
現場管理人員發現質量、安全等問題后,將問題通過手機應用上傳到云端和PC端,BIM系統將質量、安全問題的位置、時間、整改情況等信息域BIM5D模型相關聯,可以實時查詢任意節點或施工段及構件的施工安全、質量情況,并可自動生成工程質量安全統計分析報表。
5.地下室管線綜合設計
在保證機電系統功能和要求的基礎上,結合裝修設計的吊頂高度情況,對各專業模型(建筑、結構、暖通、電氣、給排水、弱電等)進行整合和深化設計,同時在管線綜合過程中,遵循有壓管讓無壓管、小線管讓大線管、施工簡單的避讓施工難度大的原則,進行管線的初步綜合調整。
6.管井管線綜合設計
對管井內立管位置進行精確定位,確定預留洞位置,避免返工,對支管預先排布,節約材料,美觀實用,便于后期維護。
7.模板工程及支撐架細化設計
對墻/柱/梁/板配模、加固體系、支撐體系進行三維創建,使方案策劃、技術交底、材料加工等工作均可在三維可視的效果下進行,減小溝通難度。最后進行對模板、方木、鋼管、扣件等材料用量進行匯總統計,有效控制材料用量。
8.砌體工程細化設計
對砌體標準砌塊、非標準砌塊、芯柱、水平系梁、線盒等構件進行預排布及優化、細化設計,為實現砌塊的集中加工、集中配送提供技術支持。
9.工程量快速提取
把各施工段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進行關聯,可以進行各施工段的施工進度模擬,并可以按時間、流水段等多維度方便快速查詢工程量。
10.虛擬施工管理
基于BIM“目標設定-模擬優化-跟蹤展現-分析調整”完整進度管控流程,實現項目可視化管理,給生產人員帶來全新管理思路,大大節省日常進度管理作業時間。
11.Navisworks視頻制作
利用Navisworks平臺的進度動態演示功能,通過碰撞檢查預測項目的潛在問題,并通過4D進度編排、模型對象動畫、模擬設備安裝等來展示項目全方位場景,實時調整進度計劃,給方案提供選擇依據,給項目進度管理提供支撐。
12.Lumion視頻制作
利用Lumion視頻制作平臺的實時3D可視化功能,通過導入創建的BIM模型及軟件自身的可視化模塊,方便快捷地制作視頻及渲染靜態幀,從而進行BIM模型動態瀏覽,便于施工方案討論和效果檢查。
上一篇: 如何利用BIM技術增加項目投標優勢